大家好,这里是三茅会员HR知识充电站,本期为你分享的主题是——“巧用薪酬递延支付,合理拖欠工资?”。本节内容选自书籍《HRD:给世界500强做人力资源管理的咨询笔记》。
递延支付是近几年特别火的一个概念,虽然这个概念很早就有了,但以往真正应用得不多。原因其实比较简单,以往行业快速发展的时候,如果人才有离职风险,加薪就完事了,反正传统公司有利润增长支撑,创业公司有无尽的融资续命。现在就不行了,传统公司运营难度加大,行业发展到了瓶颈期;创业公司遇到了“资本寒冬”,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随着人口红利消耗殆尽,市场需求增长停滞,劳动力价格也在不断上涨。这些情况一叠加,就使得公司在面对人才流失风险的时候,不能财大气粗,也不敢任性涨薪。面对这种境遇,人才保留就成了大问题。尽量保证员工没有离职风险就是人力资源的新课题。招数其实很多,递延支付就是其中一个。递延支付就是扣着薪酬延后发放,听着简单粗暴,但是想要做到没有法律风险,员工又没什么怨言,就是技术活了。下面我们就来讲一讲,递延支付的注意事项跟操作要点。
首先,递延支付要有个标的物,也就是你要递延什么。固定薪酬肯定不行,会遭到仲裁。而且数额不能太小,年薪100万元,你递延1000元,人家可能都不正眼瞧你。最好是一笔年底的钱,因为年后是离职高发期,在高发期之前递延薪酬,保留效果最好。满足这几个条件的,有一个奖金非常合适,那就是年终奖!
选定了递延的对象之后,我们接着来看什么时候递延最合适。当你开始实行递延支付的时候,最大的课题就是如何减少员工的怨言。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的薪酬被突然递延,你肯定心里不舒服,所以开始进行递延的时间点就非常重要。最好的时间点是一个公司业绩不错,年终奖较多,或者新员工比例较大,年终奖相较于往年较多的年份,将年终奖多出来的部分进行递延,之后逐步扩大递延比例。
举个例子:假设当年年终奖相较于往年平均水平为120%,我们把这个平均水平设为x。剔除复利效应,我们假设后三年的年终奖为平均增幅10%。也就是说,当年发放金额为x,递延部分为0.2x。第二年先发放前一年递延的0.2x,第二年年终奖0.8x,递延0.3x,其中0.1x为增长部分,第二年员工总年终奖部分为x。第三年先发放前一年递延的0.3x,第三年年终奖0.7x,递延0.4x,其中0.1x为增长部分,第三年员工总年终奖依旧为x。以此类推,第四年递延0.5x。
这样下来,只需要几年时间,递延支付的绝对值就很高了,同时在递延周期内,员工的年终奖没有实质性下跌。这个例子不是非常严谨,主要是给大家展示一下整个思路跟流程。因为递延支付需要准备的时间较长,所以我们经常说,递延支付是未雨绸缪,不是救火先锋。如果你们公司下决心直接大比例递延,不去考虑员工的舆论,或者说员工舆论已经是次要因素了,那就一次性做起来。
掌握递延支付的操作之后,我们还要学会甄选递延的对象。
哪些员工需要递延呢?一般来说,我们会首先考虑高管和核心员工,因为这一类人才流失对公司的消耗太大,二次招聘的成本也高。同时,这些高层岗位,固浮比中浮动奖金部分的占比较大,很容易找到可以进行递延的奖金项目。另外,递延支付一般都是从高层开始,逐渐向基层推进,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基层员工的抱怨情绪。毕竟在一个公司内部,基层员工才是最大的群体,高层员工本来也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前面说得头头是道,但是真到落地的时候,我们还会遇到很多问题。下面我们就挑两个最常见、也是最麻烦的问题来说:
首先是第一批群体的选择。对这个问题我的建议是:首批高层肯定在考虑之内。在基层员工中实施,要选择一些平时绩效非常好的、有长期培养价值的员工,谈递延支付。第一批最难,所以要给予相应的奖励,比如同意之后的额外奖金。在此还有一个关键,就是看一下员工对公司的态度,一般愿意递延并拿奖励的员工对公司的未来都是非常有信心的,也没有短期要跳槽的想法。相对地,支支吾吾,即使给奖励也不愿意递延的员工,你就要在日常工作中稍微注意一下,看看其是否有离职的想法。
经常有HR和我讨论如何测试员工的忠诚度,或者有没有离职的想法,其实这些测试在很多时候能顺带着做。专门询问因为目的性太强,效果不好。一般来说,推进一个有可能出现员工抱怨的项目都是先易后难,轮到最后最难的那一批员工的时候,他们发现大部分员工已经接受了,也就没有争辩的余地了。
第二个问题是切分递延支付比例的极限。我建议,第一年的切分比例不要超过年终奖比例的25%,因为这是我们经过无数次项目找到的平衡点。少了,时间周期拉得太长;多了,落地难度太大。
最后我想说的是,随着市场经济增长逐渐放缓,行业人才流动逐渐摆脱之前的浮躁气氛。大部分公司的人才战略会从短期转向长期,人才自身的规划也会从不断跳槽镀金到专职于一家公司,递延支付近几年在大型公司的广泛应用就是印证,未来大部分公司会有人才保留政策。我们作为HR,一定要提前了解这些专业知识,为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做好准备。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了,感谢您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