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被筛掉通常源于硬性条件、内容呈现、格式规范及隐性因素等问题。以下是常见的原因:
招聘岗位的明确门槛是首要筛选标准:
1、学历/专业不符:岗位要求本科以上或特定专业(如法律、计算机),学历或专业不匹配易直接淘汰。
2、经验年限不足:社招岗位常要求“3年以上行业经验”,应届生无相关实习经历也可能被筛。
3、关键证书缺失:如会计岗需CPA、教师岗需教师资格证,证书未达标会被快速排除。
内容与岗位需求脱节是高频“踩雷点”:
1、经历相关性弱:罗列无关经验(如投技术岗却详述销售经历),未提炼可迁移技能(如数据分析、项目管理)。
2、成果描述模糊:仅写“负责日常工作”,缺乏量化数据(如“带领5人团队提前2周完成项目,成本降低15%”)。
3、求职意向混乱:未明确目标岗位,或意向与投递岗位矛盾(如意向写“市场营销”却投“人力资源”)。
4、表达瑕疵明显:存在错别字(如“帐目”应为“账目”)、语法错误或内容冗长(3页简历无重点)。
杂乱的视觉体验会直接影响筛选效率:
1、格式混乱:字体/字号不统一、滥用荧光色或艺术字,边距/行间距不合理导致内容拥挤。
2、信息主次颠倒:核心技能、项目成果埋没在文字中,非必要信息(如中学经历、冗长兴趣爱好)占比过高。
3、文件格式错误:未按要求提交PDF(Word易排版错乱),或文件名随意(如“简历.docx”),建议改为“姓名+岗位+年限”(如“李四+产品经理+2年.pdf”)。
部分“ invisible rule”可能导致简历无声淘汰:
1、关键词匹配失败:企业常用ATS系统扫描简历,若未包含JD中的关键词(如“Python”“用户增长”),可能被系统自动过滤。
2、招聘策略调整:企业临时缩招、提高要求或优先内部荐选,普通投递者可能被“隐形门槛”排除。
3、投递渠道失误:投至错误邮箱、非官方渠道,或岗位已招满但信息未下线。
注:本文版权归傲信背调所有,如需转载或摘录请注明出处
赞同
收藏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