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大部分的应届生一样,带着茫然与憧憬投着海量简历,然后去各种各样的公司面试,直到那些微的自尊也被磨灭后,所求的也就是一份工作罢了。那时候,给自己下的定义就是后勤人员。但真正触碰上后勤人员的职位时,不是工资低到惨不忍睹,就是琐事杂到囫囵不清。
人若低到尘埃里,也就万事皆通了。一家创业型公司,可想而知的待遇,一份人事的职位。其实,对我来说当时是兴奋的。人事,门槛虽低,经验却是铁栅栏,再加上自己非科班出身,在找人事工作时,还去了好几家骗子公司。所以,还是很珍惜自己的第一份人事工作的。
2012年6月底,成为一名创业型公司人事,虽是惴惴不安,却是满腔热情。公司当时在扩大,急需客服人员和调整公司制度,且顶头上司要休假两个月,重任便都交我手里了。因为公司地域和工资问题,比较难招人。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里,每天打几十个电话招人。由于没有自己的办公室,打电话必须到大厅外打,大家来来回回的看着被手机辐射了一天又一天的我(一个新人)。接着,激情无限的我给总经理写了一份《员工庆生策划方案》,然后整件策划就落我头上了。当时,还是新人一枚的自己将策划想得过于完美了。策划地点在KTV,因为距离问题,从公司到KTV较为麻烦,所以当我和另一个老板提着大袋小袋的零食出现在ktv的时候,我饿得几乎要呕吐了。主要是自己没有做具体的策划活动,所以使得场面有点冷,不过这个经历让我吸收了那么点有用的教训。接着是慢慢的考勤、宿舍管理、新员工制度培训,但还是在皮毛。两个月后,上司回来了。他看着突然增多的人员,说:你很厉害。
到现在半年了,参加校园招聘会、借鉴修改完善制度、策划过中秋晚会、动员大会、部门培训,即将策划年终晚会。其实,看起来内容很丰富,自己的能力却没有很正反应。也许是过于顺利了,所以让自己有了温水煮青蛙的感觉。后来的几个月,大多数时候我是清闲的,被冠上了“闲人”的称号,苦恼至极。自然的,与三茅便有了必然的结交。可能我就是一个三分钟热度的人,坚持打卡了一个月多后,发现打卡的很多内容与公司的实际操作相差甚远,而且一个月多来,我可能整整一天都泡在三茅的书海里,罪恶感也极其控制不住的吞噬我的良心。但是,我依然为三茅的奉献和奋斗精神所感动,所有的人事都需要这样一份冲劲和执着。
2012年,独闯江湖。未来,三茅相伴,便多了心灵之灯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