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在上海落幕。本次大会再次凸显了人工智能作为驱动产业变革核心引擎的重要地位,其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正持续深化,深刻赋能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各个领域。
为深入了解AI技术在企业,特别是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实际应用现状、发展趋势及核心需求,前程无忧近期面向数百家企业发起专项调查,并正式发布《2025企业AI应用概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旨在从专业HR视角,揭示当前企业应用AI的真实图景与未来方向。
01 企业AI普及率低但前景乐观 规模企业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报告》显示,受访企业AI应用比例仅约40.0%。74.6%的受访企业员工规模超200人,意味着规模较大企业中AI普及仍有空间。
行业间AI技术渗透率差异明显。制造业与零售业的AI应用率超半数,得益于生产流程智能化改造和客户服务自动化等场景中,AI技术具备高适配性与落地可行性;而金融业作为信息高度密集型行业,AI 应用率仅16.7%,远低于本次调查均值。其高技术门槛、场景适配复杂性及严苛安全性要求,构成AI大规模应用的多重壁垒,尤其是AI加剧的网络安全风险,对金融行业形成严峻挑战。
人员接受度上,此前前程无忧面向C端的AI使用调查中也发现,年轻从业者推动AI工具高频使用,管理层因业绩压力及技术不确定性,对AI投资持审慎态度。
新兴技术规模化应用周期漫长,企业引入AI需构建技术能力、开发适配程序。尽管当前AI普及率待提升,但基于其创新潜力与企业发展需求,未来在企业领域的广泛部署趋势仍被看好。
02 提升效益是企业引入AI主因 但面临诸多挑战
企业选择AI时最关注“提升企业效益”“AI技术成熟度与可靠性”“智能化趋势” 三大要点。增效是首要诉求,渗透于全业务链,但面临技术应用深水区挑战,即AI与核心业务流程衔接松散,系统化整合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81.8%的受访企业忽略人机协同,仅42.9%的跨国公司关注 “友好合作”,而AI融入业务需复杂的封闭数据训练及专业协同人才。
50%的受访企业因“不安全感”引入AI,超七成国企与跨国企业认可智能化趋势。面对AI冲击,尽管许多企业并没有清晰规划如何将其深度融合业务,但已有“不发展即风险”的共识。
68.2%的受访企业认为AI能大幅降低一线人力成本,通过大模型基座与领域数据训练实现业务初级融合,但尚未改变底层商业逻辑。79.1%的企业认为AI比人更易管理,却面临技术可行性、系统稳定性、合规性等风险,生成式AI的模型偏差、“AI幻觉”等问题凸显技术成熟度的重要性。
在效能表现上,49.1%的受访企业通过AI工具实现局部提效,以“优化现有流程”为主,而非颠覆式创新。调查显示,15.3%的受访民营企业认为AI提效效果不明确,高于13.9% 感知到颠覆性提升的比例,且显著高于跨国企业(2.7%)和国有企业(1.1%)的同类占比。多数民营企业仍困于AI应用瓶颈,组织架构、人才储备等能力建设滞后,数据治理体系薄弱制约算法效能发挥。
03 AI应用行业分化显著 重构部分企业管理决策模式
AI技术在企业端的应用已突破早期试验阶段,52.7%的受访企业能借助AI开展业务,但行业之间技术落地深度存在结构性分化。机械制造(66.7%)、教育文娱(75%)、快消零售(68.8%)应用较广,而制药医疗(66.7%)、金融业(83.3%)、计算机电气通信(60%)面临阻碍,主因在于“企业级AI战略模棱两可、短视或不存在”“松散定义的运营模式和治理”“对风险的理解不足:AI引入了独特的风险,从AI幻觉到偏见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因素。
从职能看,综合管理类(31.8%)、客户服务与销售类(21.8%)、技术研发类(20.9%)受AI影响最大。行业应用侧重不同:智能制造聚焦生产环节,制药医疗与金融业集中于综合管理,快消零售侧重技术研发与支持。企业正在将AI技术应用于可以产生最大综合价值的地方。这推动管理岗位从“经验型权威”向“数据型领导力”转型,AI正重构决策底层逻辑,缓解 VUCA(易变、不确定、复杂、模糊)时代的认知偏差与信息滞后问题。
人才层面,64.5%的受访企业将AI素养视为招聘辅助因素,非技术岗位(如销售、行政)仍以行业知识、沟通技能等为核心能力,反映企业更关注员工核心技能与适应性,而非单一AI素养。
04 AI改写HR生态与人才战略 企业应重视协同发展
AI 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正从“工具辅助”迈向“能力重构”,具备“AI技术敏感度、业务场景理解力、战略价值创造力”的HR人才,将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力量。
72.7%的HR从业者认可AI大幅降低事务性工作负担,但也面临技能升级、AI专项培训和人员优化等挑战。
不同行业受AI影响呈现显著差异。计算机/通信、半导体等AI高敏行业率先突破,设立“技术洞察官”岗位,聚焦AI人才画像建模与智能组织诊断。金融、快消零售等服务业差异化适配:金融业因合规风险优先,AI应用聚焦“可解释性、可控性、可追溯性”;零售业以效率提升为先,侧重“动态响应、成本优化、体验平衡”,实现技术与行业特性深度融合。
企业性质也决定了AI 转型策略。国有企业依托体制优势,55.6%开展全员数字素养培训;民营企业追求效能,借助AI面试官降本并重塑岗位技能;跨国企业更倾向渐进式变革,构建AI能力共享平台。
在行业层面,制造业、地产/建筑等劳动密集型领域因数字化转型尚处早期,采取“技术嵌入 +人力补充”策略;计算机、能源化工原材料等技术驱动型行业则加速结构性调整,计算机/通信行业40%的受访企业计划启动专项优化。
《报告》显示,78.2%的受访企业认为 AI 给员工带来的机遇大于挑战,未来企业竞争力取决于“人力-技术”协同能力。尽管 AI 对员工留存率影响有限,62.7%的受访企业表示短期内员工数量不会改变,但技能断层引发的隐性淘汰风险仍需警惕。
(本文来源前程无忧51job,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