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因小失大,都是图一时欢,与侥幸小钱和方便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会因小失大的事,其实真的多得很。这可不只是HR,就是企业或者说企业老板也同样如此。
在预招培用留激励离这些个用人的环节中,其实很可能因小失大的事情,一直都在大部分企业中流传。只是有的人中招的要少点,有的企业就一直中招到最后。
预:
在很多小微企业凡事都是临时起意。企业不设目标,部门不作准备。很多事都是事到临头才着急忙慌的召集人手去解决。这时对于市场的响应,或者其他问题的解决往往都很难达到快捷与优秀的结果。
而在HR这里,则往往就是从不关注企业发展规划与人力资源匹配战略。甚至有的人从不关注各部门人员的稳定性问题。
也就是无论是在人力资源战略还是在六模块事务中,都没有预管理的意识。
导致工作显得忙乱,人疲惫且很难出成果。造成有的老板就觉得人力资源部基本是没有啥作用,想一把火烧了。
伤:
很多人总是觉得新员工刚来企业不稳定。觉得多投入一分钱,都可能因为该新人的自行离开而损失。
因此,不给刚来的新人买社保,甚至不给其买意外险。你说社保可以在后面补。但工伤可能补?
工伤不买,意外险也不买一个?
你说意外来临前会不会告诉你一声?
导致有的新人可能才入职一两天就受工伤。这时的费用哪才那点社保费用或者一两三四百的意外险或者雇主责任险啊。
招:
在招聘工作中,很多HR除了没有关注企业发展需求与各部门人员稳定性外,有的HR,就只是图简单与完成任务了。
做招聘,就在网上发个招聘简章。这就是在做招聘。
从不管招聘需求的真实性,也不管招聘达成的可能性。一切靠运气。造成招聘这个最重要人才源头工作岗位,被认知为最简单的岗位工作。
因此,很多企业都将其当成了HR实习熟练的地方。
这个坑,可认?
而在招聘中,有的人不顾岗位需求胡乱塞人。体现自己的人力安排能力。造成人岗不匹配。殊不知,这既使部门、企业失利,但也同时给别人你招聘不行的感知。
培:
培训工作,本为HR一块重要的业务内容。但很多HR,却是为工作而工作,有的直接自己安排培训,有的还会与业务领导相商。却很少有人真正的了解过各部门员工的真实提升想法。也不知道员工希望可以安排的培训时间。
造成安排的培训,老师不积极,员工爱搭不理,找一切理由不参与,不反馈。
培训工作费时费力却无效果?;乖谧芙岜ǜ嬷兴蹬嘌刀嗌倏问被竦枚嗌俸闷?。从没有真正的去评价过培训的效益提升率是多少。
当然,有很多人本就不知道如何去评估培训效果。
只知道用上课的个人感受来代替培训效果评价。这是企业要的吗?
用:
在企业人员的使用中,很多人都是人一来,安排的工作是哪个就是哪个。再不去关心员工是否有其他的知识与技能,是不是已经随工作时长而提升了专业能力或者其他能力。
既不知道设立自主申报知识能力价值的能力价值管理体系。也从不去与部门、员工沟通别人工作到底是否顺心如意。谈心与沟通的相关制度形如虚设,或者根本就是没有。
导致企业员工的归心较差,能力使用不足。
不能最好的发现、发掘并运用员工能力,造成人才的浪费。
激励:
在大多数老板或者领导的心里,其实员工是不需要激励的。因为他们认为发了工资就够了。
但其实我们都知道,工资,其实是别人劳动交换的结果。那是一种正得。也是企业的本份。
如果企业连本份都没有尽到,你就别怪员工会与你纠扯打官司了。
当然,今天的就业甲方市场也给予了这些老板们的机会。不敢离职,所以,你可以任意拿捏。这真的是一种悲哀。
但要想员工能真正的为企业尽力,激励却一定少不了。不然,员工按时来去,上班摸鱼打屁,自然就会多不胜数。主动尽力工作与被动完成任务这样的工作结果一定是大不相同的。
以小投入的激励,却可能带来企业的翻身胜仗。这是不是因小失大?
毕竟,你三五个人的智慧,真的能抵成百上千员工的思想火花?
留:
今天的虚浮世界,造成了人心的虚浮,也造成了能力的虚浮。
很多领导和老板想的就是不听话?换了就是。从不想留老员工。
但事实就是今天的很多人,特别是新生出来的。除了那些真正扎实的功底新人,放多所谓的高学历新人,真的是白白浪费了三四五年的光阴。一点没有成长,有的只是虚高的心气。
但却时时出现薪酬的倒挂。
以为是老人思维固化,新人阳光创新。
最后结果如何?
我们不能说新人不好。是今天这个时代太多高校真的只是搞笑而已。只管教学,不管学生,学生也只管补玩,不管知识与未来,一切都在顺着不良的风向在走。
看似一低文凭,其实只是一纸空文。
所以,留住老员工的心,鼓励他们创新,激励他们再贡献,其实相比看似无敌的新人,可能性价高得多。
离:
有人觉得离得要离了,走都要走了。员工不挖企业一口,企业不整员工一下,似乎都不太心甘。
但人与人,人与企其实没有那些真正的伤与坎。
好说好散,再见再看。
为什么不好好的将离职经营一下呢?
每个人的停留,其实都留下了脚印。而他的远去,其实也带着烙印。多联系,多走动,或许在不经意之间,可能就续下一段后续的佳话。
有什么不好?
成果不高,却能带来一份可能的机会。万一就此翻身呢?
所以,多数人之所以,会只看现在,其实都是因为从不想以后。
而一次的思维放宽,一次的小善,都可能是一次善因的根种。不图后德积厚,但求心里能安。
一些小而细的环节,一些小而无的员工,其实都有着因果的存在。
能关注,就多去做。
总比不做好。
148
52
4
分享
4楼 毅行
学习学习 预伤招培用激留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