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以前在天涯上看到过这么一段话:员工的投入变成公司的产出,公司的投入则变成员工自己的产出,如果这个比例太低,员工会认为自己亏本了,如果这个比例很高,员工就觉得自己赚了。所以公司和员工就一直对这个比例进行着相互博弈,至于该比例是否都达到了双方的平衡点,就众说纷纭了。马克思说:劳资双方之间,确实存在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
说了那么多,先介绍下我所在公司的具体情况,微电子企业,员工总数约350人左右,现有的福利主要为:五险一金(按基数进行缴纳,有总比没有好)、单双休、夏季四个月的高温补贴(100元/月)、每年中秋节发放节日礼品(60~80元/人左右,一般一盒月饼一盒水果)、每年过年发放超市购物卡(150元/人),工作提供工作餐,此外就是公司的年会聚餐,一年一度的烧烤活动、篮球比赛、羽毛球赛等。据说四五年前还有一年一度的员工旅游,后来随着人员增多,就取消了。
说回正题,公司的福利在某些方面,比如五险一金的缴纳上,毕竟还算可以,虽然90%的员工都只能按照最低基数缴纳,因为绝大部分中小企业是不缴纳公积金的。夏季四个月的高温补贴在我看来,也是额外的,毕竟所有员工,不管办公室还是操作工,都在空调环境下工作,常年恒温恒湿。
夸好了优点,也来说说缺点,得客观公正不是。首先,公司没有为员工进行一年一度的身体检查,我们员工入职的体检费用由员工自理,后续,人事部一直提议为所有员工进行年度体检,主要员工中间也有呼声。总经理的眼光永远盯着更远大的目标,无暇顾及我们人事部门盘算着如何增加人力成本,最后不了了之。增加过年过节节日费也曾提上议事日程,每次中秋节员工提了不到100的节日礼品回去后,总免不了一声抱怨,有抱怨数量少的,有抱怨质量差的,毕竟,在我们当地,即使只有十几个人的微小型企业,土豪老板的手笔那也是比我们大的。一年到头的春节,150元的购物卡,也被员工深深诟病。作为人事部,虽然我们想努力争取,但屡次被咔嚓掉了。毕竟,福利好,最好,福利不好,作为员工,无能为力,作为人事部,我们也曾极力争取过。
因为公司的离职率一直蛮高,特别是一线员工,主要原因公司在劳动力市场上无法提供有竞争力的薪资,另外就是电子厂固有的特点,逃不过夜班的折磨。到了今年,办公室人员也逐渐显现出高于往年的流动性,而且都是工作了四五年,甚至七八年的老员工。当然,保持适当的流动性对于企业来说是好的。流动性太大就值得反思了。
今年,公司在对于员工调薪问题上也一直是态度模棱两可,激怒了一部分老员工,转投附近企业的怀抱。当初约定年后进行调薪,由分管人事行政的副总开的全体员工大会,可能后期看到招聘完成情况基本上可以满足订单生产,本着节约成本的想法,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引起了个别员工的不满。
薪酬是员工,去与留的关键因素。其他福利,有,最好,那是锦上添花。如果没有优厚的各项福利的话,至少在劳动力市场上保持中上的水平,并且信守给员工的承诺,及时进行人文关怀也不失为一种变相的福利吧。相对于原本没有福利的情况,给了员工希望,又让员工失望,只会让员工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
2
1
2
分享
近24小时数据量增长最快的文章可上榜
2楼 WW同学
赞!第3票送上!
欢迎回访,投票支持上善若水本月的征文,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