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来,我学了很多知识,懂了很多道理,还是一无所成。
何以如此?
何以如此?
这个话题,强哥写过很多次了,但每次都能再现实中找到很多对应的场景,每次场景对应的人群又不同,但中脉总是那么相同,不同的配方,相同的味道,每次写出来总有不同的笑点!
孙连城在天文、哲学方面,一定懂很多道理,但懂得再多,对他当好一个区长恐怕并没有帮助。
懂了很多道理,首先要问自己:
?我懂的是哪方面的道理?
?我的目的是什么?
?懂的道理与目的有何关系?
?对达成目的有多大帮助
比如我的目的是投资买房,那么,买哪里,什么时候买?
房票、贷票如何解决?
流水不够如何解决?
首付如何筹措?月供如何解决?
这个领域,谁最专业,他有什么经验分析,忠告?
这方面的知识才是有用的,围绕自己的目的去寻找知识,缺什么,找什么,学什么?
至于股市行情、国际局势,这类知识对我就没多大用处,我不该花时间在上类知识上面。
我常常经常陷入微信群、各类公众号文章的汪洋大海里,虽然他们讲一个比一个有道理,我也懂了很多道理,但绝大多数道理,和我的目的无关,如果是为了娱乐,肯定有更好的娱乐方式,我为什么不选?
这类知识消耗了我大量时间、精力,实则与目的无关,属于跑偏了,南辕北辙。
周星驰电影中的达文西,拿着一串“要你命3000”,包括老鼠药、西瓜刀、榨药。
每一个都是取命利器,可是放在一起,算什么呢?
如果目的是切西瓜,应该把刀磨快,
如果目的是抓老鼠,应该研究老鼠药放哪里最好。
而把知识胡乱混在一起,就是达文西的“要你命3000”,吓人么?
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是树干,技能、知识是枝枝叶叶,先确定树干,再把枝枝叶叶挂在对应的位置,若没有树干,一堆枝叶无处安放,只能扔垃圾桶了。
如果觉得自己这也对,那也懂,总得有个方式来检验吧。
最直接的方式,无非是现实中的成就。
现实中,我成就如何呢?
如果我穷困潦倒,只是懂一堆道理,思想深刻。
当然不排除有人追求这样的人生。
但大部分人,恐怕并不愿意。
韩信自认为懂得指挥千军万马,左右时代的道理,却混到整天讨饭吃地步,你说这叫什么事儿呢?
韩信如果始终没有功业,恐怕只能接受:
原来,我啥也不是。
在当前这个并不至于埋没人才的时代,如果我真的懂得多,就应该比别人更成功才对。
现实中的成就越大,说明我懂得越多。
否则,应该反思:
我的初心、目的是什么?
能达成目的的道理,我懂了多少?
行动了多少?
以期将来能这样说:
一路走来,我学了很多知识,懂了很多道理,才有今天的结果。
那这个结果是普世的价值观 还是 虚无的自嗨?
像《虎辞山》中的民间奇人,各自因故卷入四十年无端恩仇往事。
还是像改开中的市井小民,各自原因卷入四十年繁华发展?
时代再变,但依旧由个人、家庭、族群··所构成
套用《虎辞山》中的老话儿:“人不辞路,虎不辞山。”
世上走一遭,活的就是一分“意气”。
然世事无常,偏不遂人愿。
一旦人离了倚靠,虎离了山林,这分“意气”还在不在?
看官您上眼,且瞧书中这八位!
瞧瞧,说的还是这八位!
赞同
3
评论
分享
近24小时数据量增长最快的文章可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