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麟
选择在哪里工作、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只有适不适合没有正确不正确。年入百万千万与终南山上避世清修隐居者都有追逐认同者,也有乐于享受这样的生活状态的人,只要活得开心人生就是成功的,我们所追求的人生状态不局限于收入、职业的高度,而是心灵的舒适,但是我认为不应该过早的去追逐所理想的生活状态。
1、因为有些选择不是喜欢是逃避
很多人在工作中在生活中遇到一些挫折,就会认为工作、职业方向、上级、公司甚至生活的方式不适合自己,然后就寄希望于换一个地方、换一种工作能够遇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或者公司或者工作氛围等等,但这种适合有时候是逃避自己工作能力不足导致的问题,而那些换的工作、换的生活方式不是因为喜欢才换。
曾经一段工作历程中在部门中招募了一个管理培训生做HR,在HR的岗位上由于其工作方法、执行力甚至态度方面的一些问题时常被批评,后来管培生向我提出辞职,缘由是不适合做HR。后来其新工作换成销售方向,短短只做了一个多月还是不适合,后来又接二连三还换了运营、策划等等,兜兜转转后我问他找到自己方向了吗?他说可能还是HR比较适合,当时离职是被批评的问题换了工作仍然被批评。
不单单是因为误以为的不适合或者误认为的喜欢,甚至很多人赌气离职、工作不开心的离职也是逃避当下自身能力的问题,而以为到了新的公司、新的地方、或者去到轻松但钱少的家乡这样的问题就没了。
很多人的选择不是有了清晰的未来,而是逃避自己理不清的当下。
2、经历过打磨后再选择理想的生活,精神更加富足
“一线城市、大城市的996毁掉多少人”这样的腔调不绝于耳,但是回过头看,那些虽然被“毁掉”的人又都在大城市一线城市获得了小城市而无法获得的长足机会、机遇以及不同于小城市打磨出来的能力、素养、视野等等,如果要选择理想的生活不如先在大城市打磨打磨,收获一个更成熟的自己,到了小城市享受生活,空气、人文、文化、视野都是不一样的体验。
在广州、长沙、贵阳、大理都工作生活过几年,很有代表性的一二三四线城市,在这样的城市工作单单就职业成长而讨论的话,不管是自己还是周围的工作圈子,知识技能与城市规格的关系上影响并不大,必竟现在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和便捷性上很容易。
而显著的差距在更深层,越大的城市越能在一个城市创造很多商业机会、能让人更快速的抓住科技前沿、信息知识前沿,从而让更大城市的人在精气神方面、在谈吐视野方面段位更高,同时整个环境机会吸纳更多的人才资源营造了优秀的职业氛围,在这样的圈子里更容易打磨出职业化能力、更高的个人修养。
一个同事多年前离开上海回到云南丽江发展,面对青山绿水过着许多人期望的诗和远方。再次相见,前同事却连讲普通话交流都难以习惯,而在沟通一些生活、职业、未来时,思维上有着显著的差异。不能说他精神是贫乏的,但是我们都还是30多岁时,他对于职业、对于未来的理解与定位已经因为早早的回到家乡、早早的过上那期望的生活而把职业的大门关上,而关上的同时,自己又时常思考着如何更好的发展来改善当下的生活状态。
大多数人看到一线城市的恶都在逃离北上广,但是一线城市给我们富足的职场精气神,这些却是我们追逐更好生活唯一的底气,而时间是不可逆的,过早的选择离开以后则再也没有回来的门票。
一线城市996还是老家的稳妥的生活都只是一种选择,但选择背后都关系着我们一生的轨迹和路径,任何生活状态的追求是值得赞许的,但是不能过早的下决定和去追逐,需要成熟,知道自己真的想要的生活,需要打磨,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让自己职业精气神上更富足,能够在选择中更主动。
153
20
49
分享
49楼 精灵幸福
其中的利弊要自己权衡,但是我觉得年轻还是要打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