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 三大表
人力资源管理中涉及到的财务知识包括但不仅限于:财务报表、员工工资、社保、公积金、商业保险、日常开支、各种补贴、员工个人所得税、人力资源成本等。
财务报表,是反映公司或预算单位一定时期内资金、利润状况的会计报表,公司最主要的财务报表有3张:反映公司资产负债情况的资产负债表、反映公司盈利情况的利润表、反映公司资金变动情况的现金流量表。
1.资产负债表:表示公司在一定日期(一般为各会计期末)的财务状况,即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情况,是一张静态表。一般公司常用的资产负债表样式为账户式,即左侧列示资产项目,右侧列示负债项目和所有者权益项目,资产项目按照资产的流动性大小进行“流动快的列示在前”的顺序排列,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一般按求偿权先后顺序排列。有些公司根据业务需要,还会编制报告式的资产负债表。这种格式的资产负债表又称垂直式,其资产、负债、股东权益项目自上而下排列,所有资产类项目按一定顺序列示报表上部,其次列为负债,最后列示股东权益。
2.利润表:是一张动态报表。又称损益表或收益表,国际上常用的利润表样式有单步式和多步式两种:
单步式利润表是将当期收入总额相加,再将所有费用总额相加,一次计算当期收益。其特点是所提供的信息都是原始数据,便于理解。多步式利润表是将各种利润分多步计算,如先求营业利润,然后求利润总额,最后求得净利润。以这样的方式编制的利润表,便于使用人对公司经营情况和盈利能力进行比较和分析,适合专门的财务人员使用。
3.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反映的是公司在一个固定期间(一般是每月或每季度)内的现金(含银行存款)的增减变动情形,是一张动态报表。现金流量表根据现金的用途可划分为经营、投资和融资这3个大内容。在现金流量表中,从上而下依次列示经营活动的现金增减变动情况、投资活动的现金增减变动情况、筹资活动的现金增减变动情况,将这些主要内容列示完后,在表格的末尾还会列示公司内部现金增减变动的最终结果。人力资源工作者可利用现金流量表分析公司在短期内有没有足够的现金去应付开销,因为它反映的是公司的短期生存能力。在阅读现金流量表时要注意,该表中列举的项目都是描述性短句,而不是会计科目,这是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明显区别。
DAY2
职能管理类工资核算与处理:
第一步,人力资源部月末统计出所有财务部员工的工资总额,将明细数据提交给财务部。
第二步,财会人员审核工资明细表,确认无误后做计提工资的处理,并编制记账凭证,此时就需要将“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用“管理费用”会计科目核算,且无论是财务经理,还是财务主管或财务专员,其工资都将以管理费用进行核算。
第三步,财会人员将确认无误的工资明细表提交给当地税务机关和公积金管理中心,对应的系统会核算出每位员工的应交社保和公积金数额。
第四步,税务机关和公积金管理中心将核算出的社保与公积金结果传给公司财务部,财务部审核无误后向财务部员工发放工资。此时会涉及“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会计科目。
注意,在计提财务部所有员工的工资时,无论是专员级、主管级,还是经理级,他们的工资都将确认到“管理费用”会计科目中。
生产工人的工资核算:
第一步,人力资源部核算出生产部所有员工的工资总额。
第二步,提交工资明细给财务部,财会人员审核明细工资。
第三步,确认无误后,财会人员要区分生产工人和生产部管理者的工资。
第四步,分开核算基层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和生产部管理者工资总额。
第五步,将基层生产工人的工资总额确认为生产成本进行核算。
职能人员工资计入管理费用,生产人员工资计入生产成本,对企业财务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利润表影响:管理费用:职能人员工资计入管理费用,作为期间费用直接影响当期利润,会减少营业利润。生产成本:生产人员工资计入生产成本,产品售出前不影响利润,售出后通过销售成本影响利润。
2.资产负债表影响:管理费用:职能人员工资作为费用,直接减少当期利润,进而影响所有者权益。生产成本:生产人员工资计入存货成本,产品售出前体现在存货中,售出后转入销售成本,影响利润和存货价值。
3.现金流影响:无论工资计入管理费用还是生产成本,现金流出相同,但分类影响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呈现。
4. 税务影响:管理费用:职能人员工资作为期间费用,可当期税前扣除,减少应纳税所得额。生产成本:生产人员工资在产品售出前不能税前扣除,售出后通过销售成本扣除。
5.成本控制与分析:管理费用:职能人员工资计入管理费用,便于控制和优化管理效率,生产成本:生产人员工资计入生产成本,有助于分析生产成本结构,优化生产效率。
总结:职能人员工资计入管理费用会直接影响当期利润,而生产人员工资计入生产成本在产品售出前不影响利润,售出后通过销售成本影响利润。两者对财务报表、现金流、税务及成本控制均有不同影响。
社保、公积金的统计与核算
公司的财会人员将员工的工资明细提交给当地社保局和公积金管理中心后,相关机构的系统会自行统计出每位员工的社保和公积金缴存数,公司财务部收到相关明细数据后可直接进行代扣代缴,所以不再需要人力资源负责统计并核算员工的社保和公积金。需要知道的是:
一是,社保和公积金是工资的一部分;
二是,社保和公积金不缴纳个人所得税;
三是,单位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怎么列支(企业:成本中列支)。
对于社保缴费基数的确认,其标准是:不能低于当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同时也不能高于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
对于公积金的缴费基数,其标准是:不得低于职工工作当地的上一年度最低工资标准,不得高于职工工作当地人社部公布的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
个人所得税,需要扣除社保和公积金数额后再计算。
DAY3 日常开支及补贴
人力资源的日常开支注意的主要有四点:
一是,采购办公用品的费用要报给财务部;
二是,采购收到的发票要及时交给财务部;
三是,招聘消耗的经费可事前申请或事后报销;
四是,人力资源部发生的员工培训费需要列支统计。
员工补贴分类处理
一、高温补贴
1.以现金补贴形式发放高温补贴,财会人员会将这部分开支直接计入职工薪酬;津贴属于“工资、薪金”所得内容之一,按照国家规定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同时,所有津贴支出可以在企业所得税中全额税前扣除。
2.如果公司发放的高温补贴是以“福利”为名义,比如公司发放的是防暑降温费,而不是规定的高温津贴,贷方科目就会由“应付职工薪酬——工资——高温津贴”变为“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此时的防暑降温费属于不能免征个人所得税的福利费,会并入员工工资计征个人所得税。
3.如果是以发放清凉饮料、保健用品或夏季用品等实物的形式给予高温补贴。此种方式的高温补贴一般作为员工福利核算。涉及的会计分录为:借方科目有两个:“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方科目只有一个,即银行存款,在公司将降温垫发给所有员工时,根据增值税的相关规定,外购货物用于集体福利的,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扣除,因此需要将已经认证抵扣的进项税额进行转出处理,会计分录为:借方科目“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在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做视同销售收入的纳税调增,并调整视同销售成本。
作为福利发放的高温补贴,其福利费总额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 的部分是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超过部分不予扣除。以实物形式发放高温补贴的,涉及的福利所得不属于免征个人所得税的福利费项目,因此需要并入员工的“工资、薪金”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
二、交通补贴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公司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的扣除问题的规定可知,此类交通补贴是福利费的范围,可以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已经并入员工工资总额的交通补贴,不再纳入职工福利费管理。此时涉及的会计科目为“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有一些公司既没有上下班接送专用车,也没有租车接送,而是要求员工凭加油小票实报实销。这种做法很可能在税务稽查中被要求员工缴纳个人所得税。因此,公司可在员工手册或相关规定性文件中明确,员工可以以实报实销形式获得交通补贴,这样不仅可以免缴个人所得税,还能作为相关成本费用中的交通费在所得税税前扣除,如“管理费用——交通费”会计科目。
赞同
收藏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