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心路25.1——要从做事变管事,你得懂“本”事
——要晋升,得让自己从执事知事变懂事
前情回顾:
近段时间由于一个想实习的准大学生,将我的职场系列带到老底以前。想着为才高考的学生们做点人生、学习与职业的思维分享。所以,职场心路成了“0.”。
今天就本话题再次进入职场晋升的职场心路话题。
曾经在职场心路25《如何在团队获得更多成长机会?》一文中,我曾说过:
在团队中要想出头,你得将自己负责的每件事情都做到预期或者超预期。以此展示你在岗位上的游刃有余。
你在工作岗位上业绩、人际都做得好。你就会显得很轻松、很清闲。
而哪个老板、哪个领导想要看一个人轻轻松松的就拿到钱了的?
所以,就算给你加点工资,也要给你加任务。他们看不得哪个下属太好过。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常说,一个优秀的人往往总是在做一个不优秀的管理者,走在奔往优秀管理者的路上。
就是因为,看到你可以了,立马给你加责任,加担子,所以,你又得努力的去将现业务变得游刃有余。这就成了牛马精进的上升螺旋。——变优秀就加担加责,那就再次蜕变。
而游刃有余的轻松工作,就是你优秀的展现,而不断加大的业务与担子,就是你获得学习与成长机会。
当然,在职场心路25之后,我们已经分享了职场心路26《职场精进者一定要做的7项自我管理》中说到,一个从职员成为小领导的职场人。要从职生目标、时间管理、情绪管理、学习提升、坚持自己、工作习惯、平衡工作与生活等七个方面去做自我管理。以此使自己的工作更有秩序与效率。
今天我们在职场心路25的基础上加个25.1,讨论如何让自己来展示自己工作的轻松与游刃有余。以此获得让自己可以承担更多责任,从而实现业务的执行者向管理者的转变。
本文内容:
在职场,每个人其实都想要晋升。那些说自己只想平淡做事的人,其实只是自己的怯懦与不自信罢了。
但很多人自觉自己对于业务上似乎什么都懂了,也做得很不错。但就是没有获得晋升的机会,跳槽向应聘个主管可能都没有被看上。
这是什么原因?
究其本质,其实如本话题题主一样,你做的一直都只是事。却没有对事进行管理。如何又能成为管理者?
要知道做事与管事,自然还是有区别的。
做事,手加上一点脑子就够了,手熟为主。管事,则是脑子带手,脑子要清晰明白。
所以,你想要从一个做事的执行者,往一个管事的管理者去转变。你得告诉别人你的脑子对这些事务秩序、工作逻辑、业务关联都很懂,理得很清晰,可以管理、指挥得很有秩序,完成得很有效益。
这时你才可能有机会成为业务管理者。
那么,作为一个事务型的执行者,要如何让领导们愿意让自己多承担职责从而实现从事务的量变,质变成为一个管理者呢?
这就要让我们从平时的事务执行中,去体现自己的事务管理。
只要你带着管理的习惯去做执行,你就会给别人一种游刃有余的感觉。
而游刃有余的本质就是秩序与效率。这样的你相比只会按事做执行的人,就会体现出轻松、空闲与效率、效益同在。
所以,怎么体现你做事的秩序与效率,就很重要了。这就要说怎么带着管理去做执行了。
在前两天关于如何提升管理能力水平的话题中,我在《企业培训——提升管理能力,在于梳理进化》一文中说到了什么是管理水平及管理五个层次。
管理水平是一个比较。体现管理能力的高低。也就是同样一项业务,别人管理下工作显得更有成效。就表明其管理能力相对更高一点。——这其中的管理能力水平的高低,就可能涉及到管理能力素质与管理工具的灵活运用问题。
而管理层次则是指管理的关注点的不同。
第一层:物性管理。从将物同人一起做“物属性”的管理,将人当成经济链条中的一个生产元素进行管理。因此,讲究结构化、标准化,体现为制度规章流程与标准化体系。
第二层,人本管理。因为在物性管理中的工具化,随时间推移人会出现反感与对抗。因此,管理者因此需要关注到人性。因此从人的心理、需求与行为去做有益效益方向的“善”性管理。强调人性、人际与合作。
第三层,动态多元管理。这是因为人性随时代进步产生的基础人性与时代消费文化的原因,导致管理必须要讲究动态的适应性。因此,管理呈现多元、系统与科学性,体现秩序、复杂与动态的适应性。
第四层,文化战略管理。这是追求企业与员工的三观同频文化战略管理。通过合作、共享来实现共同进步。其代表是学习型组织文化与各种SWOT分析、波特五力等管理模型,来实现劳资双方资源的合作共享,注重文化跨越与融合。
第五层,数字化知识型管理。其实是时代功利性发展到很高层次的产物。大数据下的全球性全局的数据指导下的数字战略。主要体现为数字化管理为核心思想。强调数据调趋势、敏捷性与持续性。以此实现组织竞争力。再次将人呈物性,只是这时的人属物性,是数字。
之所以,要再次罗列管理的层次划分。其本意就是告诉我们,要想在业务的执行中去实现管理能力的养成与提升。我们一定要找到其能力体现是什么?
这就是要问问自己:我们在执行业务的时候,
能不能做标准化?能不能做体系化?
能不能逆人性要求自己,随人性去做事情?
能不能适应时代与人性变化,在复杂环境下还能按标准体系与人性激励去做执行?
能不能让自己站在企业角度,去认知、实现与企业同频共享的做工作?而不是只为企业?
能不能认知今时代的数据管理、数字化工作转化的重要性?能不能应用出成效?
而这些如果你能按第一层次的去做业务执行,你就已经在逐步的形成自己的管理能力。
而在这五个层次的管理状态中,其中最本质的管理其实还是相同的:逻辑与秩序,效率与效益。
有了底层的业务与关联逻辑,你做事才可能有秩序和敏捷性,有了效率的提升,还得关注效益的产生。——这就是管理的基础、内容与目标。
所以,题主你这个看似各模块专业技能都掌握不错的执行者,你是否在工作执行中,去做过,体现过,表达过你的管理能力?
如果,没有如何能证明你有承担管理业务的能力水平呢?
当然,本文未完,现在只是指出了管理的能力目标,有能力目标还要去拥有并展现。在下期当有“职场心路—25.2如何展现你的管理能力”进行讨论展现。有想法的人,敬请期待。
小结:
在工作中,我们有时会觉得自己的业务很是熟练,但却依然久久未能突破自己的管理能力。其本质是从来只做事的执行,未去思考做事的管理。
而其本质多数是不知道管理的体现是什么。没有目标,自然就没有成长的方向。而熟练的知识与业务执行,只是事的重复性所致,可不代表管理能力的诞生。
因此,要成为管事型的管理者,得塑造自己的管理能力素质。
134
49
4
分享
近24小时数据量增长最快的文章可上榜
4楼 涅索斯37281
带着管理的习惯去做执行,你就会给别人一种游刃有余的感觉。
而游刃有余的本质就是秩序与效率。说得真好。指点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