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提升管理能力,在于梳理进化
一、做培训一定要往效度上去思考。
做培训,我们都知道是为要对某些人某些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的灌输、巩固或者提升。
而在企业做培训的人都知道,你的培训要想有人支持,配合,你的培训一定得对他有用。或者培训参与有奖,或者培训参与确定能提升他们的什么。
否则,干嘛要陪你玩呢?
所以,要搞培训,一定要搞有需求的培训。而这个需求一定要落地到人头。
因此,要想提升一个人的管理水平,要通过某种培训方式来提升,我们也同样离不了有效培训的六大要素:
匹配业务需求培训目标、具有针对实用性的培训内容、内外资源结合多元培训方式、高层人员参与的重视与带动、有效的的培训价值量化反馈、培训资源的保证与控制。
所以,无论话题中的中高层管理者文化层次在什么水平,其管理能力的培养与培训,都一定要有的放矢。
不然,不配合,也就很正常。
二、做管理能力养成与培训,要理解管理的层次与能力
说到管理水平,我们就一定要明白管理能力与管理层次。
因为在俗知的管理水平,其实有两个概念:
比如:
◆同样的管理目标,有人的管理,显得秩序井然,展开有序,推进有效,获得既定的目标效益。但在另一人的管理之下,却能延伸突出,深挖细耕,使效益超出预期。
我们说后一个人的管理能力、管理水平更高一些。因为他不进着眼局部,还能拓宽挖深细节,将资源更进一步应用。
◆同样的管理目标,有人靠嘴喊手指脚带,能使工作开展得有序有效。但有人却能使用数字化工具、ERP软件,也能使工作得有序有效。
这时有人会说后一个人的管理能力,管理水平更高一些。因为他除了靠人管理,还升华了管理的工具。
所以,当你想要提升某些人的管理水平的时候,你一定得明白你想要提升对方的能力目标是什么?
在上述两个例子,前者更指能力素质,后者则更指层次知识。
能力素质,一般可由知识与经验构成。而更重认知、思维、格局等经验素质类内容。
层次知识,则多半由知识与工具构成。更重知识的运用,思维的开发,重在创新管理。
对于管理能力的知识与技能,素质。对于知识与技能,我们不用多讲,那都是书面与工具。但素质方面却需要探讨。
在管理的知识方面,更多的是管理的层次问题,也就是我们要追寻的管理内容,其中就涉及管理知识。
就要讲到管理的五个层次,也是管理的形成与进化。
第一层次:物属性管理。
在这个层次一般都没有将人当人,而是一种物。考虑的是效率,讲究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和制度化。
比如:
生产管理的定额管理、标准化操作、差别计件等六S。
行政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五职能。
组织管理的层级结构、规则体系和非人格化管理体系。
在这些管理中,基本不考虑人性,而是只考虑如何运用人这个工具更有效,就可。
第二层次:人本性管理。
在人们的行为科学中,我们必须要跟紧思维转变,要从物转人,否则,带来的结果往往是怨言与对抗。
因此,第二个层次的管理,要关注人的心理、需求与行为对管理的影响。这就用到了人的需求层次理论、保健与激励的双因素理论等等,强调人际关系,注重沟通、激励与团队协作。
其本质是从转制的物属性管理向人本性管理的一种居于“善”的管理方式。
第三层次:动态多元化管理。
在人性进化与需求觉醒到一定程度,管理的形式必须贴近人性与需求。这时就会呈现管理的:多元化、系统化与科学化,主要强调管理的复杂性和动态适应性。
这时其实是各管理者对自身特色管理的总结与提炼。形成相对清晰的管理职能与管理原则,讲究系统化的强调组织与环境的互动。并根据环境与情境的不同而要做出适时管理调整。这个层次的管理其实讲的是丛林原则,谁适应,就用谁,体现出管理的综合性和灵活性。
第四层次:文化战略管理。
这个层次的管理曾被认为是管理的高极层次,也就是企业发展到最后会实现的企业与员工三观同频的文化战略管理。
其核心是要基于战略、合作与共享,而形成一种企业员工共识同频的管理文化,注重长期竞争力与组织适应性。其代表是企业文化与学习型组织的建立与发展。强调价值观、使命感等对组织凝聚力的作用。其管理重点是通过诸如SWOT分析、波特五力等模型,来关注外部环境与内部资源的匹配性,从短期的效率优先向战略发展转移,注重文化的跨越与融合。
第五层次:数字化知识型管理。
本来管理层次发展到文化战略,以为到了终极,但事实当互联与大数据的诞生。管理就转向了数据化的全球全网性。不再局限于城一地一域。
数安化知识管理的核心思想是以技术驱动为核心,强调数据、知识、敏捷性与可持续发展。着眼于通过利用大数据、AI、云计算等知识与工具来优化决策与流程。通过知识共享、利益分享来实现组织的竞争力。
这个层次的数字化知识型管理看似在坚持、维护环境与社会的责任,实则是再次将员工与物同属,人再次成为算法下的边角料。其本质是利用数据,将你的知识技能作更精准的应用匹配。至于如何分享创造的收益,则各有标准。
所以,你要说管理水平怎样?你要说提升管理水平?
你想要提升对方的是什么内容?
这需要你重新在对应的管理目标下,去思考该目标结果所需要的管理水平层次,然后去每个人去做对应的管理知能缺失评估。再然后才有可能锁定你可能要对其实施的提升方向。
否则,你所做的一切,都是想当然。
125
54
4
分享
近24小时数据量增长最快的文章可上榜
4楼 大脸猫69344
那到底如何整呢?管理能力 管理水平 ,本是一个较为虚拟的东西。还是象阿东老师说的这样,有细分的层次与内容,就可以相对的去实施培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