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时没急着回答,而是问了她一句:"你觉得它,好用吗?"
她想了几秒,说:"挺方便的,但员工总说激励不够。"
这句话里藏着太多HR的无奈。
规则明明那么清晰,为什么员工还不满意?
制度明明那么严谨,为什么激励效果还不好?
其实,这种矛盾很常见——职位薪酬体系看上去清晰、专业、管理成本低,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常常陷入"效率高但温度低"的困局。
职位薪酬体系就像一座精准的天平,却常常被指责缺乏人情味。
职位薪酬体系的逻辑很简单:一个岗位,对应一个价值,对应一档薪酬。
比如你是主管,就有主管级别的工资。
你是专员,就在对应薪级上浮动。
员工一眼能看懂"自己值多少钱",也知道"升一级能涨多少"。
这样的系统天然具备几种优势。
第一,它非常透明。
规则写在制度里,不靠关系、少靠感情。
员工知道自己处在什么薪级,也知道晋升会带来怎样的变化。
我见过一家制造企业,把整个薪酬体系做成了一张大表,贴在员工餐厅。每个人都能看到不同岗位的薪资区间,没有秘密。
第二,它保障了内部公平。
相同岗位、相同能力的人,拿相似的钱,减少了内部猜疑和情绪波动。
有次咨询项目中,一位总监对我说:"这套系统最大的好处是,我不用再担心'同一个团队里谁拿的多谁拿的少'这种问题了。"
第三,它对HR来说非常友好。
岗位价值一旦评估完成,薪酬落点基本稳定,不需要为每个人单独设定薪资,也降低了管理成本。
一位集团HR总监曾告诉我:"管理两万人的薪酬,没有这套系统我根本忙不过来。"
最关键的是,它天然自带"晋升激励"机制。
员工想要涨工资,就必须通过晋升,这也是很多企业最初推行这个体系的初衷。
它就像一套标准化"传送带",每一步都可控、可查、可对比。
对于处在快速扩张期的大公司来说,这种系统感太重要了。
问题也在这套"传送带"本身。
当企业开始面临更高频率的变革、更复杂的人才结构,这种标准化系统反而变成了束缚。
你会发现,那些能力很强但暂时没有"头衔"的人,会因为"职位没变"而拿不到应得的薪酬。
而一些"卡在职位上"的人,却凭借身份而非贡献,稳拿高薪。
久而久之,"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声音就会冒出来。
有家互联网公司的工程师跟我抱怨:"我每天加班到深夜解决问题,年底评绩效还是和那个混日子的同事一样,因为我们职级相同。"
这种感受其实很普遍。
还有一点更麻烦——它弱化了绩效的作用。
职位薪酬体系本质上更关注"你是谁",而不是"你做了什么"。
当"职位"大于"绩效"时,激励的精准度就会下降。
你想激励某个优秀员工,却发现制度框架不允许他越级拿薪。
你想压低某个混日子的员工薪酬,却被"职位级别"所限。
这时候,制度就变成了"限制器",不是"加速器"。
一位创业公司CEO曾无奈地说:"我们最优秀的工程师,因为职级定在P4,薪资上不去,最后被对手挖走了。制度本该帮我们,却成了阻碍。"
它像一条铺好的轨道,开起来平稳,但却难以转弯。
你知道该拐弯了,但轨道不允许。
也不是。
职位薪酬体系依然有它的适用场景。
比如大型制造企业、国有单位、行政机构等,这些组织更重视稳定性、制度化和流程效率。
在这些场景下,它依然是成本低、抗风险能力强、内部运行顺畅的优选方案。
我曾接触过一家大型制造业企业,他们有上万名员工。
公司主管告诉我:"没有这套系统,我们的人力成本会直接失控。"
但如果你是创新型公司、处在人才竞争激烈行业,或者你希望构建更强的"多维激励体系",那职位薪酬体系可能就不够用了。
你需要考虑加入更多维度,比如绩效挂钩、能力权重、市场调研因素,甚至个人发展路径弹性等机制。
有些企业会把职位薪酬作为基础框架,在其上再加一层绩效薪酬体系,构建"底盘稳定、上层弹性"的组合方式。
也有企业直接采用岗位价值薪酬模型,不再以"职位"论价值,而是以"贡献"来评估薪资。
这两种方式没有孰优孰劣,关键是——你希望通过薪酬系统,传递什么样的管理理念。
有家互联网公司曾告诉我:"我们的薪酬体系每两年调整一次,就是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和员工需求。"
理想的薪酬体系,应该是既能保障公平,又能激发活力的。
我通常会建议企业从这几个维度思考:
第一,你的行业特性如何?
高度标准化的制造业,职位薪酬可能更适合。
而知识密集型的科技公司,可能需要更多考虑人才个体差异。
第二,你的团队结构如何?
如果团队规模大、岗位类型多,职位薪酬确实能降低管理复杂度。
但如果是小而精的团队,过于僵化的制度反而会阻碍人才发挥。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你的企业文化想传递什么?
是强调"按部就班"的稳定价值,还是鼓励"破格创新"的进取精神?
薪酬制度不仅是分钱的工具,更是价值观的体现。
我看过太多企业,嘴上说要创新,却用最保守的薪酬制度;
嘴上说要留住人才,却在制度设计上墨守成规。
这种不一致,是最大的管理陷阱。
很多时候,员工离开公司,并不是因为钱少,而是因为觉得"不被公平对待"。
职位薪酬体系能解决结构化管理问题,却难以回应员工个性化的成长诉求。
你看到的是制度运行得井井有条,但你可能忽略了——那个拼命工作却迟迟没能涨薪的员工,已经在刷招聘网站了。
我经常问HR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员工,面对现有的薪酬体系,你会有什么感受?"
这个问题常常让他们陷入沉思。
因为制度是为人服务的,而不是相反。
好的薪酬体系,不是让人适应它,而是它能适应人的合理需求。
1
3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