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建9——团建的目的和行动一定要匹配人性
——不讲人性的要素化管理在发生发展
团建系列都好久没有说过了。这是现实中因为沉浸他物而发展成的一种淡社交趋势。
今天的许多人连自己的家人都不太做过多的沟通与活动。常常都是手机一拿,门一关,你看你的,他玩他的。不需要社交,不想社交——能自足就不麻烦。
所以,我们在三茅的话题都能看出,几年前还不时会出团建话题,近两年却少多了。这是为什么?不就是在平时的潜移默化里就没有想到过团建的重要么?
所以,团建,逐渐变得就真的不太重要了。
毕竟,今时代的要求就是“个性鲜明,职责清晰,各行其是”,再加上现在AI盛行,组织内的生产经营管理要成果,靠的更多是算法。
也就是管理构建的的趋势就是:一切都要在规章、制度、流程、技术、工艺、质量等规则的要素要求下去自动组合形成。
也就是一种“去中心化”。无论你是否认识、熟悉你的关联,但只要你能按QCD要求去完成你负责的内容。那就行了!
无论是对接上下游,还是协助支持左右平场,都会在一种既定的轨道和方向上去延伸和发展。
而这应该就是AI发展的最后管理。
但今天显然,还没有到这种靠轨道去实现的陌生的熟练合作境地。今时代的人沉浸入虚拟的自我世界虽然深,但AI毕竟还没有足够的智脑。
所以,今天靠人性与规章的协作与合作,还是需要的。而团建,虽然功能不太象10年前那么重要和受欢迎,但也还是偶尔可行。
曾经在2023年写下了团系列8《引导团建,关键在于引导团建的众知》一文。
在文中,我说到了团建的目的和意义:团建要向意义出发,多方面发挥作用。
而这个意义,指的就是本质的管理需求和团建目的。
就如本话题中,到底是为了什么要去做团建?通过“下班聚餐,周末出游踏青”是否能实现这种管理目的?
虽然话题中说领导们认为:
年轻人太自我,入职半年很多同事还互不相识,缺少组织协同。
这些问题,我们先不论是否是真正的问题。但就算是问题,需要作改善,而通过强制要求的“下班聚餐,周末出游踏青”这些常规的团建方式,是否能实现这些管理需求?
经常组织去一起吃饭游玩,对于年轻人自我,你能改善?显然很难,自我的问题,不仅是个性的问题,有时还是社会环境的问题。
一起吃饭游玩,在今天的情况下,估计还互识都很困难。毕竟现在很多人都很忙,无论是走路坐下,都是是一机在手世界我有。所以,沉浸入虚拟的人,他们在哪里都不会很主动的寻身边人聊天沟通。
而对于组织协调的问题,如果单靠强制要求来“吃饭游玩”来实现组织认可,行动支持,协调合作,这就更困难了。
毕竟组织协调要包含的内容很多。有组织认同归附,主动协调合作,主动支持奉献等的渴求要素。不然,组织协调的程度都很一般。
因此,现在的组织协调,往往不是主动协调,而是制度流程等有关QCD内容的程序、质量要求。
那么,如何才能促进组织生产经营中各种项目和行动的协调和丝滑呢?
是否需要通过团建使人之间的默契增加来形成?
还是靠制度规章流程来形成规矩的制度要求的完成来达成?
一个形成,一个达成。
前面靠的是熟练与支持的自然进化形成。后者则是制度职责必须完成的必然化达成。
这显然是不同的难度。
前者在今天人性淡陌,不社交的环境下,很难形成自然的支持和默契。而后者,则需要对生产经营管理的各种要素要形成足够深入、细致的细分,以此形成制度类的强制性QCD要求。因此,这时的组织协调程度如何,其实看的是涉及任务要素的制度、规章、流程和要素达成的协调性。其本质是一种任务标准完成的对接丝滑度。
所以,团建,要不要搞?200元/人的月团建费如何用?
可以搞。
但在今天更个人的时代下。要在公私两分下去搞。
公司层面组织的,那么就要当成是一份工作任务。既是工作任务,就要按工作的要求与报酬来进行。做到公是公,私是私。
而团队层面组织的,就要看是小团队还是大团队(是本团队内互识还是跨团队互识)。其活动要以少数服从多数的轮番执行去活动。而对于当次不喜欢的不作强制要求。下次他出主意就好。
多次过后,总会全部轮现交流与接触,互识自然会形成。
小结:
今时代做团建其实有点困难。毕竟很多人的心性都不在互动、主动与交流上。而相当多的年轻人,更多的都看职责与薪酬。对于责任、要求与奉献都分得清楚。因为他们的认知是自己更重要。你的报酬下的任务他会完成,其他的最好不要耽误他。——不然就说事。
124
45
2
分享
2楼 Julie63702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