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和考核,并不是一回事。 绩效,是客观的经营(或管理)数据,比如可以量化的过程指标,只能定性好坏的结果描述,不同纬度下的充分表达。通过整理这些信息,虽然能够形成一些观点,但是,并不能代表全部的事实。更多的数据,也只能是更接近,就像是心里的话,说出来的意思,总是会差那么一点点。 考核,是主观的组织(活团队)评价,比如说不清、道不明的三观,协(合)作时的情感倾向,以及对于目标达成的共识程度。涉及到组织与个人的利益,不管是“谁”,越来越好的预期,一定是正向激励,如果到了“活的下去”的地步,所谓的降本增效,其实就是负向激励。 很多企业,很多时候,会混淆绩效与考核,像题主的问题,还把薪酬也牵涉进来,仿佛一个规则的制定,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至少能够解决绩效、考核和薪酬,如果深究背后的逻辑,我们会发现,虽然在某个节点上会有交叉,但放在更长的周期,会相去甚远。 薪酬,对应的职责,也就是分工,既要横向的去比,更要纵向的去看,题主描述的问题,其实,就是工作分析不够精准带来的问题,当然,可以采用不计成本的方式,暂时性的用增加投入的方式解决,比如“协同好的员工奖励100-300元不等”,如题主所说,除了“没啥用”,还会给以后的管理,预设了难题。 考核,对应的结果,是组织目标、岗位目标完成后的兑现,不管是正向激励的奖金,还是负向激励的处罚,一定是跟目标强关联,并且还要区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作为HR,我会更关注员工的“潜力”,如果能够正确的调用(启发),一定能够超预期的创造出价值,而,开发的这段时间,就是人力资源投资。 于个人而言,最大的人力资源投资,莫过于向内探寻专属于自己的优势力,除了可以提升自己的创富能力,更关键的,不管完善内心里的“缺”,从而发现人生的意义,可以全情的临在当下,让万事万物,不留痕迹的经过。
4
收藏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