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番外119——“管”字两个口,可不能乱开口
在今天这个即时视讯满天飞的时代,我们可能早看多了各种吐槽。
特别是各种吐槽我们郭家正策吐槽各种大人物的视讯,更是多不胜数。
但毫无疑问,都只是平民吐槽大人物,而没有哪个大人物吐槽平民。
这是为啥?
很简单。
当你成为体制内一员,其实很多时候,你就多了一种体制内的身份。在某些时候,你就不再是你自己,而是成了对应的代表。
都说“管”两个口,不能随意乱张口。就是司法上说的:法无授权不可行。而对于一般民众,在法制上来说,却是法无限制皆可行。
这就是在言论自由上的区别。
因为身份不一样。
一个代表组织。一个只是个人。
组织必须讲究公信,而个只需管好自己。
虽然说现在的组织或许公信力不够了。但至少在规制规章上却是明确了责任义务与权利的。
而作为一个招聘HR,你一定得明白你是谁?
在公你是企业代表,在为企业招徕人才。所以,你得注意言行,需要作有授权的言论与行为。
在私你是平民百姓,你得考虑自身感受。作为同样的平民百姓,你不想想若是自己该如何?
你以为的吐槽,可能却会成为别人眼中的企业官方行为。
所以,求职者能吐槽公司,HR原则上不可以吐槽候选人。
而象话题中这个居然敢行威胁之言的HR,那更是忘了自己是谁。
但在职场现实中,不能正解定位自己身份角色的人其实有很多。只是有的人多是处在相对专一的业务范围,不象HR要做招聘,要做培训,有做统报,四方接触面较多。因此,有的业务人不懂自身企业角色,影响还不算大。但如果是HR,要不顾自身的企业身份,那就对内难搞,怕是要引起诸多员工关系矛盾。对外的话,如果只管将自己定义成个人,那可能就是四处利用企业名义做自己建设。也是要不得的。
所以,作为HR一定要知道自己的身份角色。
曾经我在以前分享过HR在企业管理中,有着四种角色定位:战略伙伴、变革先锋,效率专家、员工后盾。
(有意者可点击链接阅人力四角色之—做员工后盾、战略伙伴、效率专家、变革先锋)
而成为企业或者业务部门的战略伙伴,这是HR最重要的价值,没有之一。其他的角色可说都是由此延伸而来。
否则,HR在企业的价值就真的只能定位在服务的打杂上了。
而要成为企业与业务部门的战略伙伴,其中有很重要的一条:
我曾经在《人力四角-战略伙伴在于问题与解决的认知》一文中说过:
要想成为企业与业务部门的战略伙伴,你需要知道“你的目标,你的行动是否能与其目标形成共生共存的必然关系”。
要知道,战略伙伴,不只是要求在战略上的协调同步。更重要的是大家一定要明白,大家食物共存,火源共活。
火柴的一丝火苗,风一吹就熄,火把的一簇火焰却风吹不散。
所以,作为HR的你,吐槽候选人拒绝公司OFFER?
我们不讲这样的言行是否涉及隐私泄露与违反法制的可能。
单讲你与企业的得失,也是有问题的。
就从HR应该是企业战略共生的角色功能来讲,该HR的工作目标与吐槽行为是与企业的目标一致的吗?是与企业还站在共生共存的位置上吗?
企业要的是你能给岗位招来合适的员工。
你却可能因一句威胁候选人的语言破坏了企业整体形象。
这可能导致以后企业的招聘工作更难开展。
而对于该候选人呢?
你的一句威胁性语言,却可能给别人带不来多大的拒职效果。
毕竟,守制,无论是劳动者,还是企业,其实都愿意自己与对方都能遵守法制的。而且,也不是所有企业都会将薪酬发放时间订得过于违和。
同时也不是所有劳动者都不能理解有时企业的难过之处的。所以,偶尔的迟延,其实对于风开始讲规则时间的人来说,也没有多大问题。
有问题的,只能是将违规当作自然的人和企业。
所以,话题中的HR,真的要多思考一下,你做得合适吗?
你是将企业的不合规当成自然与应该了吗?
所以,作为HR,有时在与候选人交流的时候,我们一定得多考虑自己的工作角色是什么?你自己作为个人又是怎样的想法?
而不是毫无思考的就随意言论与行为。这很危险。
小结:
原则上,企业可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表达对求职者或者自己员工的看法,但需以事实为基础。且必须考虑隐私与触法的问题。
而在招聘之中的双向评价,原则上要权利与义务的对等,要通过制度化的沟通机制来实现良性互动。而不是公开的报复或威胁来维护权益。
而作为HR,我们一定要明白自己到底是谁,站在哪?应该如何做才对自己有利。而不是伤人不利己。
116
17
3
分享
3楼 幸福五月天
法无授权即禁止,法无限制皆可行。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时刻清楚你的角色及你言行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