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律条款权威解读?
8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明确规定:无论双方协商还是劳动者单方承诺,任何 “不缴社保” 的约定都是无效的。
该解释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为全国各级法院处理此类案件提供了统一、明确的依据。
此前,不同地区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订 “不缴社保” 协议的效力认定存在差异,此次新规填补了这一空白。
?
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定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均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具有强制性。
《解释(二)》进一步规定,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为由解除劳动合同,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为:劳动者每工作满 1 年支付 1 个月的工资,不满 6 个月的支付半个月的工资。在行政机关责令用人单位补缴社会保险之后,若用人单位已将社会保险费以补助方式支付给劳动者,可要求返还。?
二、典型案例深度剖析?
(一)“不缴社保” 约定示例?
2022 年 7 月,朱某入职某保安公司并签订劳动合同。入职第二天,公司与朱某签署自愿放弃缴纳社保声明,内容为朱某自愿申请不在北京缴纳社会保险,由用人单位每月支付社保补助,若将来补缴社保需将补助退回。一个多月后,朱某以公司不缴纳社会保险为由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二)劳动者权益受损示例?
在上述案例中,朱某虽签署了放弃社保声明,但社保缴纳是其法定权利。当他生病就医、失业、发生工伤、生育或年老时,本应通过社会保险享受相应待遇,如医疗保险报销医疗费、失业保险领取失业金、工伤保险获得工伤赔偿、生育保险报销生育费用及领取生育津贴、养老保险领取养老金等。因未缴纳社保,这些权益均无法得到保障,损害了朱某的长远利益。?
(三)用人单位风险示例?
该保安公司也面临诸多风险。首先,社保行政部门强制征缴时,公司不仅要依法补缴社保费用,还需承担滞纳金。其次,朱某以公司未依法缴纳社保为由解除劳动合同,符合法定补偿情形,法院最终判决保安公司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杉?,用人单位通过与劳动者签订 “不缴社保” 协议逃避义务的做法不可取且无效,将失去通过社会保险分散风险和成本的机会,劳动者本应享受的社保待遇将转而由用人单位承担。?
三、补救与合规指引?
(一)以往做法补救方法?
对于以往存在 “不缴社保” 约定的用人单位,应尽快自查自纠。主动与劳动者沟通,协商依法补缴社保费用。若已向劳动者支付社保补助,可依据《解释(二)》要求劳动者返还相应款项。同时,积极配合社保行政部门工作,按要求履行补缴义务,降低因违法而产生的滞纳金等额外成本。?
(二)今后操作合规指引?
用人单位今后务必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及时为劳动者办理缴纳社会保险的手续,按月履行代扣代缴义务。确保五险齐全,根据劳动者真实工资水平和法律规定的缴纳比例按时缴纳。
此外,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避免因无知而违法,定期对公司社保缴纳情况进行内部审计,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以保障企业合规运营,减少劳动纠纷风险。
89
7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