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源有限,管理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如何开展人力变革,如何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推动。
bob1111 2025-07-12 17:43 回复 赞(1) 7楼
正好看到问题。只说下个人经历。1.当地一家空调制冷剂公司,小民企,但有一定技术,人员也不多。十几年了一直经营没关门。当地另一家五百强民企,电解铝公司,当时应聘时笔试、面试、模拟测试,较正规,但口罩前债务暴发,现已经停工停产多年。
2.两家公司个人都去过,闲暇时也关注周边其他民企巨头,另一家地方龙头钢铁企业,22年底也关停。有时个人在想,公司经营好坏和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有没有关系。当地另一家民企巨头,十年前就请曾仕强老师讲管理,各项管理不能讲不规范,但口罩时也几十亿的债务暴发,关了下属的几个公司。
近期也到其他的小民企应聘,公司没有专门的人力部门,行政、安环,质检等非生产的,非操作的人员都在一个办公室办公?;姑挥凶ㄖ暗娜肆θ嗽保鐾饬ぷ鞯脑诩嬷罢衅福莆竦脑谧錾绫!5庑∶衿笠泊唇私?。公司招聘到一个职业经理人后,需要完善基础工作,和楼主提到的类似,需要制度化、流程化,建立绩效考核体系。个人理解,公司上到老板下到员工都不清楚什么是制度化,什么是操作流程,原来的工作还是做着原来的工作,领导有其他事物安排就去做了,但一旦岗位职责标准化,流程化操作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考核指标,领导安排的其他事物员工还愿意去做吗?标准化规范化是否真的就是公司发展必经的阶段,如果是必经的历程,中间又需要多少人做炮灰促使公司接受这套,况且这套管理还不一定带来正面的经营收益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2025-07-11 09:25 回复 赞(0) 3楼
资源有限,不知道楼主指的是什么?如果指高层领导没有十足的动力推动改革,很难成功。
管理薄弱无所谓,正好重塑管理逻辑,但也不是管的越严越死越好,这样结合生意模式。
千万不要闭门造车,不要为了规范而规范,为了标准而劳民伤财,一定是基于业务逻辑去变革,才有真正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