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是指在低空空域(通常离地1000米以下)开展的各类经济活动,涵盖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飞行器的研发制造、运营服务及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应用于物流配送、文旅消费、农业植保、城市治理等领域,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三重驱动,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5万亿元,复合增长率超30%,正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作为深耕人力资源领域的专业机构,南方新华认为,低空经济的爆发式发展伴随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无人机操控员、飞控算法工程师等核心岗位缺口显著(2025年预计达150万);另一方面,地域薪酬差异、技术复合型人才稀缺等问题凸显。本报告通过分析行业人才趋势与薪酬特征,旨在为从业者、企业及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助力构建“人才-产业-政策”协同发展的良性生态。
2025年1-5月,在国家顶层设计推动下,中国低空经济进入全面爆发期,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共同驱动其发展,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5万亿元,复合增长率超30%(数据来源:国家发改委低空经济发展司)。各地凭借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政策导向,形成了差异化发展格局。
珠三角地区以深圳、广州为核心,无人机全产业链优势显著,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70%市场份额,工业级无人机占 50%(数据来源: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2025年报告)。长三角地区以上海为龙头,聚焦通用航空与无人机协同发展,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研发企业密集。京津冀地区依托科研资源与央企优势,深耕军用无人机和低空监测领域,延庆、丰台等地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成渝地区以无人机物流和应急救援为特色,预计2025年低空经济规模达千亿级(数据来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低空经济发展规划)。
据统计,2025年全国低空经济产业基金总规模超千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和国企资本加速涌入。苏州、无锡设立百亿级低空经济产业基金,深圳计划建成600个eVTOL起降点,合肥为亿航智能提供1亿美元订单支持(数据来源:各地方政府官网)。国家发改委低空经济发展司的成立,标志着政策从“顶层设计”向“实施细则”深化,30个省份出台专项政策,覆盖基础设施、技术研发和场景应用(数据来源:国家发改委官网)。
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也日益多元化。在物流配送方面,顺丰“丰翼无人机”日均完成5000余单山区配送,成本降低60%(数据来源:顺丰集团2025年半年报)。文旅消费领域,上海、杭州开通低空载客常态化航线,安徽黟县打造低空旅游示范区。城市治理中,青岛通过低空监管平台实现无人机智慧巡检,深圳试点数字孪生技术降低飞行事故率56%(数据来源: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报告)。
低空经济相关岗位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从整体市场来看,预计2025年底低空经济领域人才缺口将达150万(数据来源:国家发改委低空经济人才发展规划)。
其中,无人机操控员缺口超100万,飞行器研发、适航审定、空域规划等核心技术岗位同样紧缺,低空飞行保障、运营服务等环节人才需求年增30%以上。随着行业的发展,新兴职业如无人机数据标注师、低空航线规划师等也应运而生,推动行业人才体系向复合型、专业化方向发展。
具体岗位 |
主要职责 |
无人机/eVTOL 工程师 |
飞行器结构设计、飞控算法开发等 |
飞控算法工程师 |
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算法设计与优化 |
适航认证工程师 |
负责飞行器适航审定、合规性评估 |
芯片设计 / 架构师 |
无人机主控芯片、航电系统芯片设计 |
无人机驾驶员 |
操控无人机完成物流配送、农业植保、航测等任务 |
低空交通管制员 |
负责低空飞行器飞行计划审批、空域调度 |
低空运营项目经理 |
协调飞行任务,对接政府、合作伙伴,负责项目全流程管理 |
无人机数据标注师 |
对无人机采集的图像、视频数据进行标注,用于 AI 模型训练 |
低空通信基站维护工程师 |
低空通信网络设备安装、调试、维护 |
低空安全监管专家 |
制定安全监管规则,处理飞行安全事件,防范安全风险 |
低空航线规划师 |
设计无人机飞行航线,优化路径,确保飞行效率与安全 |
地域因素对薪酬影响显著。广深等一线城市由于经济发达、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对人才的吸引力更强,薪酬水平相对较高。深圳作为行业发展前沿城市,无人机工程师等岗位平均薪酬比中西部地区高出 30%-50%(数据来源:深圳市人社局、四川省通航协会薪酬对比数据)。
企业性质也影响薪酬。上市公司通常能提供更具竞争力的薪酬,总监年收入可达45万+(数据来源:行业调研数据)。民营企业薪酬灵活性高,部分头部民企为吸引人才,关键岗位薪酬可与上市公司媲美,但整体薪酬水平差异较大。国资企业起薪稳定,但薪酬涨幅相对有限。
技术含金量是决定薪酬的关键。算法、架构类高端技术岗位薪资普遍超2万/月,而运维类等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岗位普遍低于1万。具备跨学科知识和技能,如掌握AI技术与航空工程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薪酬优势更为突出。
随着低空经济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预计未来几年人才需求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到2026年,人才缺口可能进一步扩大至200万以上(数据来源:国家发改委低空经济人才发展规划)。
在技术研发领域,对新能源飞行器研发人才需求将急剧增加,如氢燃料电池在飞行器上的应用研发人才。同时,随着低空智能网联技术发展,对具备通信、网络安全、AI融合技术的人才需求将大幅增长,预计到2026年,此类人才缺口将达30万(数据来源:行业调研数据)。
运营服务方面,低空旅游、低空物流配送等业务的扩张,将需要大量具备专业运营管理能力的人才,如低空旅游项目策划师、低空物流调度专家等,预计2026年需求增长100%。
支撑保障岗位中,适航审定、安全监管等领域人才需求将随着行业规范化发展持续增长,尤其是熟悉国际适航标准和法规的专业人才,预计缺口达8万(数据来源:中国民航局预测)。
基于行业的快速发展和人才短缺现状,预计未来薪酬将保持增长态势。技术研发类高端岗位薪酬有望继续攀升,如AI飞行员、无人货运枢纽等新兴关键岗位,年薪百万将更为常见,到2026年,飞控算法工程师平均年薪可能突破60万元。
随着运营服务类业务的成熟,具备丰富经验和专业技能的运营人才薪酬也将显著提升。例如,优秀的低空运营项目经理年薪可能突破30万,2026 年同比增长20%。
支持服务类岗位中,适航审定、安全监管等专业人才薪酬预计将随着其重要性提升而增长,到2026年,月薪可能达到20,000-30,000元。同时,随着行业向中西部地区拓展,这些地区的薪酬水平也将逐步向东部发达地区靠拢,以吸引和留住人才,预计中西部地区无人机工程师月薪涨幅为15%-20%(数据来源:行业调研预测)。
充足的人才供应和合理的薪酬体系将有力推动低空经济行业发展。高素质的研发人才将加速技术创新,推动飞行器性能提升、成本降低,如电池能量密度提升、飞行安全性增强等,预计到2027年,无人机平均续航时间将从目前的40分钟提升至60分钟(数据来源:行业技术预测)。
专业的运营人才将拓展更多应用场景,提高运营效率,促进低空经济在农业、物流、文旅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例如,通过优化物流配送航线规划,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预计到2026年,低空物流配送成本将再降低30%(数据来源:顺丰集团规划)。
完善的支撑保障人才队伍将确保行业安全、规范发展,提升行业整体形象和公信力,吸引更多资本和人才进入该领域,形成良性循环,助力低空经济实现万亿级市场目标。
赞同
收藏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