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长期的能力提升训练营,定位非常重要。这类培训,功能不是普及,而是筛选,因此不要想着从头到尾所有人都参加,能选出几个佼佼者就算达标了。
销售综合能力提升训练营,内容一定是有结构设计的。第一个阶段就是普及,所有人都抱有新鲜感,参训率肯定是很乐观的;但随着内容的深入,有些人不一定能理解和接受,就会产生惰性。与其让这类人影响培训的氛围,不如设置每个阶段的门槛,实行淘汰机制。
这样一来,既保证了参训人员的素质,又提高了参训率,还把继续培训变成了一种荣誉,谁都想坚持下去,走到最后,而不是被中途淘汰。
销售类的培训,一定是要带项目的。如果没有实践环节,那可其他的培训有什么区别,最多只是培训周期的差别。
训练营必须设定与实际工作的连结。我们为何一定要学这个,是学员们经常提出的问题。研究显示,必须给出一个合理的回答——特别是针对成人学习者。如果不清楚为什么要去学这学那,则仅有10%-23%的员工会在培训后改变自己。
项目就是最好的载体。我们一定要为每个组,甚至每个人都选到合适的项目,随着培训的深入,项目也在逐步成型。理想的状态是,学员能在知识理念和实践运用之间不断转换,一边学习技能,一边练习怎样运用它们。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组的凝聚力也在建立,每个人都在其中发挥着非常具体的作用。试问,这种情况下,谁会中途离开?
当然,如果参训员工能享受到项目带来的红利,激励效果应该会更明显。因为参与时间越长,付出时间成本越大,分配的额度也相应变大……哪怕为了项目红利,也要坚持到底。
训练营这种,仪式感非常重要。一般都会先定制服装,做团建,签订军令状,捕捉培训花絮。用课程吸引人要求非常高,项目红利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最直接有效的还是仪式感带来的存在感和满足感。
266
15
12
分享
近24小时数据量增长最快的文章可上榜
12楼 whmbaaiv
打卡